专业周到的服务
从事劳保用品生产、销售
专业人才,安全放心
正规专业的管理模式
日前,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成为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该《准则》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实际上,近些年的收视率“乱象”在电视剧、综艺行业都会存在,收视标准不统一,收视率“造假”,电视台“唯收视论”等现象都饱受诟病。收视率如何造假?“国标”是针对何种乱象才最终确定的?业内人士对收视率“国标”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收视率被污染甚至纵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有业内人士称,收买和操纵样本户最容易留下把柄,手段最低级,更直接的办法是通过调查企业内部人员篡改数据
调查公司通过全国5000个样本户获取数据样本,一个节目如果一个城市搞定一家样本户,就可以让该节目在当地的收视率提升0.5。部分广告代理公司、电视台工作人员获得样本户信息后,以小额回报贿赂样本户锁定某频道,以提高其收视率。
此前有相关方面通过关系从电信内部拿到索福瑞的电话清单,并监听公司电话获取样本户信息。同时,干扰数据回传线路,窃取测量仪传回的信息以及样本户的电线.直接篡改数据。
目前,电视台的收入来源于三方面:政府拨款(数量有限)、有线电视收费(增量有限)和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最亲密的兄弟,就是收视率。
广电系统的广告70%左右与收视率挂钩;购买卫视的大型广告主通常年投放量在千万以上,甚至超亿。对于排行前三至前五的电视台,广告主约付8元/千人(晚间时段)的广告费。当收视率为1%,以全国电视用户(约5亿)为例,收视率为1%代表有5亿×1%=500万人观看,那么1条广告(以15秒计算)价值为500万×8元/千人=4万,如果一集电视剧可以播放广告的时间为6分钟(360秒),即可以播放360秒÷15秒/条=24条广告,相当于一集电视剧的广告价值是4万×24=96万,这样算下来,一部30集的电视剧,总的广告价值就是96万×30=2880万。从理论上说,如果收视率能提高0.5,那么电视剧的广告收入就会增加1500万。(对于卫视,媒介公司通常不是根据收视率来结算,但会根据收视率来谈下一个年度的合作,所以卫视对于排名很看重,如果今年收视率不行,明年的价格就谈不起来。
据悉,目前中国电视收视率统计采用传统方法,通过在样本客户家庭电视机上加装收视测量仪来计算。样本客户共同生活的亲属在收看电视时,只要在某个频道停留一段时间长度,该装置就会记录,生成统计数据。而目前,全国只有“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这一家收视率调查机构。正是由于收视统计标准的不统一,所以便出现了同一时段“三个收视第一”的现象(2014年2月21日的《中国好歌曲》全国网第一,《我是歌手2》是48城收视第一,《最强大脑》则是48城收视份额第一)。而且,由于只有一家机构提供收视率数据,所以它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这种体系漏洞也一直为业内诟病。
早在2010年,《人民日报》就曾报道,收视率样本户被收买控制,花钱买收视,“做”收视等恶意造假行为,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随后,当年7月,《人民日报》又连续4次发文,剑指收视率造假问题,呼吁实行行业监督管理和惩戒机制,由此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爆料:有电视研究机构称可以以“推广费”换取收视率,并表示只要通过交钱就可轻而易举帮助拿到至少全国前10数据。
每逢一部电视剧开播,电视台和剧组官方微博,都在乐此不疲地公布收视率,经常闹出多方数据对不上号的笑话。收视率成为一贴狗皮膏药,虽然治不了电视剧的病症,但一部电视剧拥有了可观的收视率,仿佛就多了些傲人的资本。
对广电总局对收视率的整顿以及出台的《准则》,各方态度不一。江苏卫视工作人员
表示,不管广电总局怎么改,对电视台影响不大。而也有电视台表示“数据客观公正了,对大家都是好事”。据媒体了解,此次《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国标”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并无具体的法律约束力,即只是一种自愿建议性采取的标准,而非硬性规定。
严格地说起来,收视污染可以说是刑事犯罪了,仅仅是中广协这样的行业协会,来接受举报来进行核查,可能做不到防止污染。收视率造假都是暗中操作的事情,不可能你直接去问别人别人就告诉你,找到事情的真相需要借助些侦查、窃听等手段来解决,这就需要司法的介入了。
则表示《准则》公布之后,可以用大快人心来形容,“以前我们做剧其实都非常惶恐,不知道其他剧会不会做收视。说实话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收视率真的有时候有失公允,我们常常也很无奈。”《准则》能否有很大效果预防收视率污染?这位负责这个的人说:“不管能不能起到作用,至少有这么个明文规定,就已经证明是在朝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实,对于观众来说,收视率就像是路边的小广告,没多少人会在乎。观众选择观看一部电视剧,更多会考虑电视剧合不合自己的胃口,那些所谓的高收视率最多能吊起一点点胃口,但能否追看下去还得看剧的质量。
谁会在乎收视率?观众选择观看一部电视剧,更多会考虑电视剧的类型、导演、演员,以及主题和剧情符不符合自己的观赏需求;虚高收视率所能起到的作用,顶多会引起观众的一点点好奇心,而一经发现虚高收视率的作品名不副实后,由此产生的厌恶心理会让观众愈加不把来自各个渠道的收视率统计放在心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日前公布消息,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将对目前收视率调查、发布、解读中存在的乱象加以规范。
标准指出,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与国际通行准则须保持一致,调查方法和技术与国际上保持同步,同时又要符合国内电视收视市场的详细情况,保证电视收视率调查的顺利施行。此外,还明确了收视率调查所应遵循的基本范围及执行标准,为收视率调查机构提供了明确可行的操作规则。
该国家标准规定,数据提供方必须对样本户资料严格保密,严防样本户受到第三方的影响。数据使用方也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业竞争,不得以任何方式获取样本户资料和干预样本户收视行为,以确保数据的客观公正性。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收视率调查机构须遵照监督管理的机构和ISO国际品质衡量准则的各项规范要求,并接受独立的第三方审核,以确保调查执行的科学、规范、客观和公正。同时建立举报制度,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接受举报并履行核查。
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还规范了数据使用原则。标准精确指出收视数据不是节目评价的唯一指标,不能揭示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应避免收视数据在市场分析和节目评价中的滥用。数据使用方应尊重数据的客观性、完整性,避免对收视率数据的误用和滥用;不得使用没有明确限定范围的语句,或以偏概全,误导市场或公众,或有意散布没有数据支持的有关收视率的结论。
收视率在电视市场交易及传播效果评估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并被视为电视交易市场中的“通用货币”,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尤其是媒介购买公司制定媒介策略的重要依据。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整个电视收视市场调研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