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周到的服务
从事劳保用品生产、销售
专业人才,安全放心
正规专业的管理模式
新华社西安1月26日电 进入腊月,就到了凤翔年画人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分了。家家户户,有钱没钱,都要买上几幅年画,祈福迎祥、欢度春节。
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一边吸一口气,“扑”地一吹,把刻板上的木屑吹走,一边用手悄悄地抚摸着刻板,检查刚刚雕版完结的套色版上色是否均匀。宽阔整齐的作业室案台边,邰立平重复着相同的作业:将颜料涂改在色板上,铺上宣纸,再用刷子悄悄按压,举手抬足间,一幅《天官赐福》年画便印上了色彩、栩栩如生。
1月18日,邰立平正在进行年画印刷。新华社记者 林胜概 摄
凤翔木版年画得名于其产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是我国闻名的木版年画之一,具有浓郁的关中地区古拙天然的艺术格调,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
凤翔木版年画的传统制造,要先在梨木上刻制门神、戏剧故事、四季花卉等图画做成模板,再选用植物制成的染料手艺印刷,最终再填色成稿。
1月18日,邰立平作业室内展现的《方相》《方弼》门神年画著作。新华社记者 林胜概 摄
“这套《方弼》《方相》中的人物头身份额较为夸大,大约占整个形象的四分之一,画面更具视觉上的冲击力。”邰立平说,这两位殷商时期的武将,是凤翔年画中的经典形象,不只标志着驱邪避恶,更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安定日子的神往。
凤翔民间木版年画较好坚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从气势恢宏的全开大门神,到涵义吉利的《增福纳祥童子》;从反映民间故事的《三藏收徒》《李逵夺鱼》,到描绘风俗日子的《男十忙》《女十忙》……粗细调配的艺术方法、明显的色彩比照、夸大的人物造型,在一刀一笔间,传递着西北民间真诚与天然的艺术风情。
作为年画世家的传承人,邰立平现在首要做的是创作和康复作业,“尽最大努力把曩昔留传下的老画样康复出来,是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此外,他还热心参与世界文明交流活动,不断拓展视界,将年轻人的喜爱融入到年画之中。
1月18日,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田家庄镇北小里村乡民们正在进行年画印刷。新华社记者 林胜概 摄
新年将至,当地不少乡民和邰立平一样,正在加班加点,套色印刷年画。“这几天,家家户户就会连续贴上年画,迎候新春了。”乡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