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周到的服务
从事劳保用品生产、销售
专业人才,安全放心
正规专业的管理模式
8月4日18时10左右,黎巴嫩贝鲁特市港口区的惊天一爆震动了国际社会,就在同天北京时间6时50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保税港区广明码头一艘装载880吨石脑油的3000吨级油轮“中匀7”泵仓发生石脑油泄漏,导致泵仓、机舱内部充满大量石脑油蒸汽,可燃气体浓度已经达到爆炸极限,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贝鲁特重大爆炸事件用血淋淋的事实给国内敲响警钟,拆除这颗海上漂浮的炸弹迫在眉睫,一场惊心动魄的抢险战斗即将来临!
11时00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钦州支队办公室接到钦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来电称:钦州港广明码头4号泊位“中匀7”轮存在火灾隐患,请求支队派员到现场指导清除隐患工作。接到求助后, 11时40分支队政治委员余江到达现场与海事部门第一时间决策,并向总队指挥中心报告,黄维政支队长中断休假,并委托刘富强副支队长参加全勤指挥部专家会,制定处置方案,部署下一步工作。
总队得知险情后命令钦州支队迅速调集6个消防站、6个战勤保障单元、31辆消防车、1000余件套器材、218吨泡沫、3.3万立方米氮气、130名消防指战员火速赶赴现场处置,协调钦州市委、市政府及海事部门,将事故油轮拖带至距离大榄坪12、13#泊位约300米的对开水域,远离危化品密集储存区,为后续处置奠定基础。同时,立即启动《重大火灾及灾害事故灭火救援跨区域调动预案》,命令总队应急通信保障队、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南宁、北海、防城港等3个支队集结待命,做好跨区域增援准备。郑西总队长、黄绍明政委率总队全勤指挥部在总队指挥中心实施远程指挥调度,派出战训专业骨干赶赴现场增援。
按照钦州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匀7”轮应急抢险救援前沿指挥部的要求,钦州支队承担事故油轮的防爆、排爆和消防应急处置任务。接到任务后,支队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排险情、防爆炸、零伤亡”的事故处置原则,第一时间成立了钦州支队指挥部,下设现场救援处置组、通信保障组、政工宣教组、战勤保障组。严格落实“24小时前方作战后方值守、24小时手台监听、第一时间入群指挥、第一时间互通信息”,确保队伍时刻保持枕戈待旦、闻警即动的应急状态。钦州支队同总队战训专业骨干制定了“登船检测、防爆排爆、氮封惰化、岸防保护”四步走作战计划,救援期间下达10余份指令,成功保障处置。
石脑油的气体检测浓度已经从最初的35%上升至100%,已经达到爆炸极限,一旦发生爆炸,毁灭半径可达到300米,死伤半径600米,影响半径达到3.5公里,危及周边群众、船只、码头、集装箱等生命财产安全,情况万分危急。
海上惰化是一切处置的先决条件,但氮气源从哪里来?从哪里插释放管?使用什么材质的管道?怎么保证插管安全?需要多少的氮气量?注氮的流速多少合适?要达到什么指标才算惰化成功……处置小组连夜查阅相关资料、案例,向总队和专家请教,反复利用干粉车固定气瓶、移动气瓶组、液氮瓶等设备,设计定制4条管径50毫米20米长的PVC管、高压软管、消防水带、钢管等多种材质的管道进行注氮测试,最终决定采取移动杜瓦瓶液氮和液氮车2种气源进行注氮。
对事故船舱结构不熟,作业空间不明严重阻碍着救援工作的开展,多次研讨后处置小组决定由消防部门、专家组成员组成七人攻坚组率先登轮侦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敢死队”。“不管是先期处理、移泊还是过驳,都要考虑防静电的措施。衣服袜子必须纯棉,穿着防静电内裤和定制的防静电鞋,甚至连头发体毛都不能过长。”刘富强副支队长严肃地说。
10日午夜,“敢死队”迎来整个应急抢险救援的“首战”——海上惰化。在注氮过程中,队员们穿着全套防静电服、湿手作业,使用防爆手电筒照明……泄漏的机舱深达9米, PVC防静电软管要想从窗口伸到底部注氮,必须固定下来。为了防止软管因气流搅动产生静电火花,队员们还将接口处的铁丝用绝缘胶带紧紧缠住,同时将氮气的速率控制在5m/s以内,所有可能影响注氮的因素都一一考虑。
1时08分,开始注氮!气体注入前五分钟最为危险,所有船员都趴地上,利用拖轮的船身作为掩体,屏住呼吸,留意着注氮的每一点动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呼呼的海风中仿佛也消失了,只剩下注氮的声响。从漫天星光到黎明前夕,“敢死队”队员们每隔一小时就要深入船舱内检测线时,检测数据显示可燃气体含量降至5%以下,泵舱含氧量0%,机舱含氧量8%以下,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意味着爆炸危机暂时得到解除。
8月15日23时05分,机舱、泵仓渗漏油污处置完毕,各项数据值均在安全标准以内,险情排除,消防部门成功摘除钦州港一颗不定时“炸弹”!
注氮过驳的一线人员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惊无险地完成救援任务也得益于通信保障组、战勤保障组和战时政工组的密切配合。为确保第一时间反馈事故现场情况,贯彻“通信先行”的理念,支队指挥中心主任洪伟升率领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迅速出动,共架设和接入9路多角度布控、可远程遥控的画面,12个日夜不间断实时回传总队指挥中心和前沿指挥部,为上级领导指挥决策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为应急抢险作战处置保驾护航,得到了钦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参与处置单位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战勤保障大队教导员劳家伟是指战员眼中的“劳模”。刚开始休假的他接到临时作战通知,火速调派供液车4辆,挂车1辆,供气车1辆 ,加油车1辆(泡沫液共计128吨)遥控炮6门,灭火机器人4辆,移动照明灯塔4个,调派防毒面具和防静电服各300套,以及充足的移动指挥账蓬及发电机、空调、线盘等指挥所设备到处置现场。在休整期间,他给高强度作战的队员们变出一个个遮阳挡雨的充气帐篷,保证他们在救援之后能吃上一顿热饭,洗上一个热水澡,睡上一个好觉,队员们都管他叫“战地魔术师”。
与时刻危险的油轮鏖战12个日夜,极大地考验着队员们的体能和毅力,为了帮助队员们克服恐慌、疲劳、焦虑等不良心理,每天20时,钦南大队政治教导员陈春杰带领战时政治工作组对前线参战消防指战员开展慰问,了解需求,与部分指战员谈心,做好思想疏导,有效提升战斗力,并选取了8名火线入党的优秀代表树起风向标杆,激励队伍战斗精神。
钦州支队130余名指战员忠实践行习“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冒着石脑油随时爆炸的危险,在烈日、雷暴天、海风侵蚀、蚊虫叮咬的恶劣条件下连续作战12天12夜,坚决做到坚守阵地,险情从“零”开始直至险情归“零”结束。钦州作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城市,港口也依旧繁忙着。